墳墓也能登上國際雜誌?

 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新聞有沒有印象:世界知名建築美學雜誌「Architecture & Design」,在今年初分享了一張在台灣取材的「建築設計」景觀,結果仔細一看,發現這不就是一整排井然有序的墳墓嗎?而這項無心之舉,也引發了國際大眾的熱烈討論。可能對於西方而言,東方的殯儀模式,像是骨灰龕、棺材、墳墓等,都是個神秘且新奇文化吧!


細數東西方葬禮文化差異


首先,西方通常採取更為嚴肅和正式的方式,典型的葬禮通常會在教堂或殯儀館舉行,而葬禮的儀式也較精簡,多為由牧師主持,帶領閱讀聖經、祈禱和讚美詩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參加西方葬禮,要避免過度表達情緒,對於他們而言葬禮是為了慶祝逝者的生命,因此不宜太過悲傷。


而中國的葬禮是中國文化中的一件大事,多為紀念一個人生命終結的儀式,因此會號召親戚朋友、左鄰右舍聚集在一起,一同向死者上香表示敬意,在服裝方面,會由家人身著傳統的白色喪服,其於祭拜者則以黑色為主;最特別的是,會在桌子放上食物供養,作為對死者表示尊重的一種方式,另外還會在葬禮上放鞭炮、聘請歌舞團,營造熱鬧的場面,以用來「沖喜」,目的是為了散去晦氣,以免禍事接二連三的發生。


葬禮也可以聘請攝影師


面對中式傳統文化,我們應該要以自己的文化為傲!曾經有位台灣的喪禮告別式攝影師以一張臺灣傳統喪禮儀式的照片,獲得了有「攝影界奧斯卡」之稱的美國IPA國際攝影大賽的榮譽獎,讓臺灣的喪禮文化登上國際舞台。


在過去對於喪禮攝影通常令人感到忌諱,但事實是,喪禮攝影並不單單只是流水帳式的紀錄,可以透過不同的攝影師、用不同的觀點去詮釋一場喪禮,讓告別式更具紀念的意義。希望在未來,我也能有機會接到告別式攝影的工作,來增加自己面對不同場景的挑戰經驗,也說不定下一個登上國際舞台的就是我本人!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人頭帳戶的國際合作和監管挑戰是什麼?

法國美食介紹

交友軟體與戶外聯誼活動的大戰!